老字號

千奇百趣大舞台 奇趣餅家

人有人格,店有店格。
太子花園街奇趣餅家,是個千奇百趣大戲台。
三十年來,儘管被一列鐵皮檔遮掩,但只要門閘一拉,鎢絲燈泡一亮,迷哥迷姐就自動擠來門口,個個探首引頸,爭看好戲。
篤篤撑撑撑撑撑……燒餅、鹹蛋散、牛耳仔、雞蛋糕、核桃酥、香蕉糕……
新鮮出爐,一個個角色,輪流登場。
「哎吔!有牛耳呀!」「畀半磅鹹蛋散、四個核桃酥我吖!」
「六個燒餅三個原味三個豆沙……」「兩個皮蛋酥,吓?仲未出爐呀?幾時有呀?」
兵荒馬亂,人聲鼎沸。一輪風捲殘雲,大嬸小姐,最終笑逐顏開,滿載而歸。
這就是傳統廣東唐餅家,永遠喜氣洋洋,永遠帶給人家無限的歡樂。

 

順時針方向由外至內: 1.紅豆燒餅$4、 2.蛋撻$2、 3.皮蛋酥$8、 4.香蕉糕$3、 5.椰撻$2、 6.燒餅$3、 7.鮑魚酥$4、 8.摩囉酥$4、 9.米通$13、 10.大蛋糕$8、 11.鹹蛋散$40/斤、 12.牛耳仔$40/斤、 13.蓮蓉棋子餅$4、 14.雞仔餅$40/斤、 15.老婆餅$4、 16.核桃酥$4、 17.老婆餅(鹹)$4、 18.光酥餅$11(大)、$5(中)、$8(細)。

鑼~鼓~起!開場!


燈火輝煌的餅店門口,翹首以待買餅的顧客,彷彿在看一場糕餅大戲。 

早上六時半,花園街奇趣餅家,距離開店營業還有一小時。
店面寂靜,但後面的廚房,卻忙到出煙。五個唐餅師傅,正各據一方,熱火朝天,搓弄烤烘那一塊塊唐餅,出爐應市。
那是個白茫茫的世界,工具陳設罩着白霜,麵粉白糖堆得山高,人的手上身上,沾滿白粉,像快要粉墨登場的老倌。
一個師傅,忽然剪開麵粉袋子,然後把麵粉哇啦啦的傾倒在寬闊案板上,兩手一撥,開出一個巨大的粉塘。然後注水、下白糖、雞蛋和泡打粉。其餘幾位師傅,自動埋位,一字排開地揉起麵來。柔勁巧手,麵粉轉眼化成麵糰,,師傅們將麵糰依次搓成大、中、小三個尺寸,就源源不斷地送入焗爐。
「呢啲人人都叫光酥餅,其實正名係西樵大餅,廣東西樵山特產,你後生女聽過未?」師傅問。
幸好我做了功課,西樵大餅,相傳是明朝一位大臣發明的,有一天他為了趕時間上早朝,就用麵粉雞蛋白糖水搓成麵糰烘乾,又快又抵肚餓。後來他告老還鄉,將做餅方法帶回故鄉西樵山,結果成為一款廣東名食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。

 

好的西樵大餅,要鬆軟得來不太乾燥,乾燥就難啃,這和烘焗的時間長短有關。又不要太甜,太甜就涸喉,不好吃了。
「以前做法是用慢火焗,我只有幾個爐,慢慢焗做不了多少生意。於是我減少放糖,用猛火焗十分鐘,焗出來就既不會焦,也不會乾。而且唔落豬油,老人家食都健康。」老闆張銳江說。
這西樵大餅,每天上午做一輪,下午六點前就賣清,是最人氣食品之一。不少婆婆,專誠來等開門,貪剛出爐夠新鮮。有個阿婆熱心地告訴我們,光酥餅她們從小吃到大,不單好吃,還能止腹瀉。嘩!幾近神丹妙藥。
其實奇趣售賣的餅款,少說也有二三十款。除光酥餅,還有雞仔餅鹹蛋散核桃酥棋子餅鮑魚酥蛋黃酥皮蛋酥紅豆燒餅等,好賣的,像光酥餅、雞仔餅、紅豆燒餅等,天天出爐。銷情稍遜的,像雞蛋糕、鮑魚酥、皮蛋酥等,幾日製一次。大部分由幾個恩平老師傅製作,老闆張銳江,偶爾落場。


奇趣餅家的包裝,三十年不變。 

老式焗爐,烘過無數餅食,燻得焦黑,是彪炳戰績。 

熱辣辣的燒餅,用風扇吹涼才好應市。

師傅們一字排開搓粉糰。 

一團麵糰,經師傅巧手,可以變出千變萬化。 

外國女士都來買光酥餅。

黃燦燦的燈泡,是奇趣餅家的舞台大燈。 

一盤盤餅擺在門口,總讓人忍不住買多幾個。 

踏出虎度門,就沒有自己,只有角色。

他也是恩平人,本非做餅出身, 1969年,他由廣東恩平偷渡,經澳門到香港,父親臨別囑咐他說:「你有幾遠走幾遠,乞都唔好乞返來。」他來到香港,做過各式各樣的散工,後來在同鄉的海味鋪打工,賺到本錢就在旺角街市開雜貨鋪。本來開得好端端的,八十年代初,只見惠康等大型超市愈開愈多,「連元寶蠟燭也有得賣」,他就知道雜貨鋪遲早式微。
正苦無出路,恰巧遇上兩個做唐餅的老鄉,邀他合資開店,於是孤注一擲,三人合資開了奇趣餅家。
兩年後,餅家生意不好,三人決定拆夥。那兩個師傅有手藝,出去打工,獨剩張銳江,進退不得,硬住頭皮頂下來。
但做餅他是個外行,只能靠請師傅。他深知當老闆如果不懂做餅,那就等於讓人拿刀架着自己的頸,夥計也就管不了,於是他每天進廚房幫忙,細心從勞動中學習。
那時他年已四十開外,每天從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點,師傅下班以後,他還要留下來,做定第二天要用的蛋撻皮,晚晚累得躺到床上腰骨都沒感覺。
可幸天道勵勤,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半年後,他已經掌握所有做餅的技術,不到一年,還能想辦法改進,力求盡善盡美。像家鄉恩平的紅豆燒餅,地道做法,是要花幾個鐘慢慢用小火烘烤。他用糯米粉加滾水,少糖少油,猛火焗幾分鐘就出來,又是軟糯好吃,且每次少量製作,新鮮出爐,熱烘烘的,自然格外好吃。「做唐餅新鮮最緊要,新鮮炒塊石頭都有鑊氣,聞起來也香啊!」這也是連鎖式唐餅店,大規模製作,真空包好的那種唐餅所不能及的。為了保持新鮮出爐,他又重組了出品名單,縮減了一些銷量較少的,集中火力製作光酥餅、雞仔餅、紅豆燒餅三大天王,生意果然反彈。
「以前乜鬼都做,麵包、喜餅、杏仁餅,立立雜雜幾十種糕餅,嘥人工又不賺錢,不如做精些。」張銳江說。
生意好了,店裏夥計,也由最初兩個,漸漸加到十個。他對夥計也好,朝七晚七,又有輪休和年假,「做餅辛苦,讓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些囉。」

台上一分鐘,台下要花十年功!

風光的日子,到了 1997年。
那時香港回歸,張銳江害怕紅色政權,六月便舉家移民加拿大,將餅店交給夥計管理。他和妻子,一邊坐移民監,一邊輪流回港看店。
一天,鄰居送他們一小袋雞仔餅,說從香港帶回來的,是有水準的老餅店出品。張太一看,袋子好面善,原來是自家出品。他們好生自豪,決定坐罷移民監就回來重掌店鋪。只是想不到的,是這次回來,不止他們倆,連在加拿大大學畢業的兒子張惠寧,也決定回來學做唐餅。
他是張銳江的獨子,今年廿五歲,在加拿大讀心理學,回來在店學做餅,至今已近一年。「從小就來鋪,看見師傅做餅,聞到麵粉的味道,就覺得親切了。」每天,他和師傅們一起揉麵搓粉,或者在前面賣賣糕餅,沒有太子爺的氣焰。
然而,學餅也真不如他想像中的容易,記得第一次幫師傅們做紅豆燒餅,粉塘加水後,各個分一團來搓,好像很容易,惠寧有樣學樣,結果一搓就出事,連縮手都縮不及。「你不伸手下去,不會知道這粉糰有多燙!而且是黐住你的燙,走不得的。那一次燙到皮都紅腫,真是教訓深刻。」他說。
還幸,老師傅愛惜他,因為這年頭,難得有年輕人肯入行,他們也不吝賜教,且大家都是恩平人,就當自己子姪一樣。問惠寧對做唐餅有沒有興趣,站在一旁的老師傅楠叔,用帶有恩平口音的廣東話笑着說:「細佬冇興趣,我哋冇得撈囉!」廚房中這幾位師傅都是十幾廿年的老師傅,從小看着惠寧長大。「小時候才那麼點大,鋪頭門口那兩級樓梯天天爬着上來,哈哈!」楠叔用手比畫着說。


張老闆總說奇趣共有十個夥計,原來要算上他們父子兩個。 

楠叔做香蕉糕很耍家,軟熟煙韌,有老師傅風範。 

楠叔(左)看着惠寧長大,如今拍檔工作,既是長輩也是師父。 

老闆食尾圍,剩菜也無所謂。 

 

楠叔是個大漢子,六呎幾的身高,一雙大手,能把香蕉糕搓得香甜細膩。「從前聽人說甚麼『腳大江山穩,手大好搓粉』,我就是人辦了。」楠叔說。
愛開玩笑的楠叔,十零歲就入行,入行時還只是個豆丁,身高是後來一路做一路長的,功夫,也是一年一年、一天一天累積下來的。
「做餅時間好易過,一個過年煎堆,一個中秋月餅,容乜易過一年。再捱大班仔女,咁就一世了!」楠叔說。
他們的手藝如何高超,很難說清楚。只是,他們把青春換成一門手藝。把手藝養活了一家人。那塊光酥餅,就是用他們的人生搓成的,難怪當中,總有着耐人尋味的韻味。


夥計食頭圍,老闆父子睇檔。 

讓所有夥計午休半小時,是老闆的恩恤政策。 

 


這是前年去華東旅行的大合照,今年打算去馬來西亞呢! 

老闆張銳江,對這班老師傅也很尊重。中午客少時,會讓師傅們飯後休息半個多鐘。有些師傅,老婆都在鄉下,張老闆念他們沒湯水,專誠請了阿姐做飯,有湯有餸,讓他們兩餐都在鋪頭吃。見他們年紀大,體力開始走下坡,又多請一些人幫忙,年來店子共有十個夥計。
這些年,大家都很投入,生意愈做愈好,張銳江索性請大家一起去旅行,把夥計的老婆也邀上。張太說:「老闆夥計都在一條船上,開心最重要。」
店如戲台,戲如人生,要演得精彩,除了看主角功架,也要看同枱配合的人。這三十年的老餅家,為何總是其門如市?原來人人互相尊重,衷誠合作,發揮所長,就是成功的源頭。難怪這一天,奇趣餅家的光酥餅又售罄了。

奇趣餅家

九龍旺角花園街 135號地下• 2394 1727• 7:30am– 8pm


撰文:王雅雋
攝影:李宇家、馮大緯、黃健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