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不是玫瑰 楊采妮 |
對我來說,楊采妮(Charlie)是玉女接班人(掌門人是周慧敏),作為七十後男性,她是我們少年時代的女神,地位絕對超越今天九十後、○○後那些一街都係的BB。
由玉女晉身導演,新戲《聖誕玫瑰》,驟耳聽來會以為是愛情喜劇,訪問前我更特登去買朵玫瑰花來做道具,一廂情願地認為,玫瑰和玉女,襯到絕啦!
點知,原來聖誕玫瑰和玫瑰沒有丁點兒關係。
「聖誕玫瑰其實是一種能在積雪之中盛開的花朵,也是一種草藥,適量使用可以醫病,但過量就會變成毒藥。」楊采妮說。
西方歷史上一代英雄亞歷山大大帝,傳說就是因為過量服食,死在聖誕玫瑰花下。
玫瑰不是玫瑰,玉女也早已不是十七歲,出道廿年有多了。就如她所說:
「人生不能只看表面,玫瑰也是帶着刺的美麗。」
是的,滿懷期待的我去做訪問,玉女的對答卻頗「公關」,或未至於帶刺,這朵聖誕玫瑰卻有着強力防護罩。
原來不是玫瑰,也早就不是玉女了。

大相
玉女成導演
十七歲出道,廿三歲就宣布退休,六年後又復出,至今十年,幕前演出中可以做的,楊采妮差不多全部做齊了,現在要改稱楊導,這是提醒她這次的角色是導演、是幕後人員,甚至是電影宣傳公關,總之就不是明星,一開頭當然是說如何由演員變成導演。
「我一直都有出書、寫各種文章,到2008年北京奧運時,突然《聖誕玫瑰》這個故事出現腦海,開始第一次寫劇本,之後改了很多次,到2011年尾才真正算是寫好,淨係劇本就寫了三年。」
就如楊采妮說,她有的是時間、有本錢可以慢慢來。
「我最好的就是沒有甚麼時間限制,不論是劇本或是籌備拍攝都可以慢慢來,又有很多好朋友幫忙,監製徐克有畀意見我寫劇本。」

首次執導的楊采妮,請來好友郭富城支持,楊采妮只做幕後,客串一角也不願,原因是:「我兼顧不來,做演員要顧住個樣,做導演根本冇心機冇時間keep住靚。」
另一個好處是,做演員做了這麼多年,家中收藏大量舊劇本,可以用來參考。
「我從前拍過這麼多戲,我又有儲劇本的習慣,家中有很多舊劇本,於是就拿出來參考,可以說是偷師,起碼都跟到寫劇本個format。」
只不過,楊采妮說她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導演,連發夢都未夢過。
「我從來都沒有發過導演夢,想都沒有想過!當時只想過做編劇,冇想過做導演,後來劇本寫好了,想想不如自己試一試啦!」
花半年時間順利組班,也請來一眾好友撐場,個半月拍完再做半年後期,順風順水排期上演。
「我好幸運,過程中所有事都有貴人幫手,更有機會由頭學到尾,學齊做電影應該懂的知識。」楊采妮說。

《聖誕玫瑰》題材敏感,桂綸鎂這位輪椅上的美女,正是睇落好靚,食落口就可能變毒藥的聖誕玫瑰。
人性和選擇
玉女變成導演,處女作更是性侵犯這種敏感題材,楊采妮說電影是要表達人性和人生中各種選擇,之後所帶來的後果。
「套戲是要講人性,我想分享正面思想,討論人生價值和抉擇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,都是由從前的經歷而來,成長環境絕對影響日後的人生。戲中每一個角色,其實都是在做不同的抉擇,最後達到不同的目的,有些是預計中的,有些是無從計算得到的。」
楊采妮說人生就是在做不同的抉擇,當中有喜有悲,太多事情不如表面這麼簡單,其他人不應該單看表面就妄下批評,事情背面的原因,亦不是局外人輕易能夠明白的。
「其實任何電影,每個角色都只是在表現一個時間中的人生,他們各自擁有前面的人生,這個從前的人生,正正是導致日後發生各種事情的根源,我寫劇本時,就是要連這些人物的過去,都想通想透。」
是在說電影劇情,雖然「事情背面的原因,亦不是局外人輕易能夠明白的。」這句話,卻又和楊采妮直到此刻,最神秘莫測的感情事,有着一語雙關的聯繫。

近年楊采妮除工作外,做得最多的是到世界各國幫助貧窮兒童,更與好友成立了基金。
不能說的秘密
其實楊采妮十多年來,最讓人關心的問題,還是她和「男友」邱韶智的關係。到底是分手?復合?結婚?統統都是不能說的秘密。
「真心講,我交代唔到,亦解釋不到,我沒有甚麼可以說。情感這回事沒有辦法與他人講,我自己也分析不到,變化可以很大。」
正如楊采妮自己所說,其實她從來沒有親口說過和邱韶智分了手,所有一切傳聞都是外人講的。
「總之我沒有後悔過任何一件事,也沒有任何一個選擇想重新來過,現在身邊的,早就是最好的了。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有高低起伏,到最後自己的事,還是要由自己來解決。」
楊采妮說自己從前是一個很性急的人,所有事情一想到就要即刻做。

與邱韶智的一段情,至今仍是撲朔迷離,唔知婚定分。
「我係一個好心急的人,不可以讓自己慢下來,從前一想到任何就要即刻去做。人大了才知道,做人就是要有慢的時間,欲速則不達,是真的。」
讓事情隨時間運行,未準備好的話,最後也不會有好結果。
「讓子彈飛,有些事情你必須經歷過,行過這段路,最後才會到達終點,要急也是急不來的。」
感情事要保持低調,只是身邊不少好友都已結婚生仔,又有何看法?
「我不會因為見到其他人就羨慕,順其自然吧!所有事情都有因緣時機,我一點也不心急。」經歷就是生命,人生最後還是有希望的!
這是楊采妮在訪問中,最後說的一句話。
我的偶像
楊采妮是我的偶像,雖然她大不了我多少。
中學時每天中午食lunch就去抽閃卡,甚麼都不要,就只要楊采妮。
第一張珍藏閃卡,是用王馨平+周慧敏+梁詠琪+黎瑞恩,與同學換回來的。
出碟即刻買,更做埋歌迷會會員,編號係頭一百名之內。
入場睇《東邪西毒》悶到頂唔順半場走人,就係要睇完楊采妮拉住隻驢幾分鐘吹風嗰幕。
〈不會哭於你面前〉我識背,好憎巫啟賢因為〈愛情來的時候〉竟然係佢配楊采妮,金城武的話我冇說話好講。

當年的楊采尼迷倒多少少男少女,這張相的Yes卡也曾經放在銀包幾年。
出書這個星期的五月二十三日,是楊采妮三十九歲生日,借花敬佛,寓訪問於送花,等了廿年,終於等到可以送花畀楊采妮,順便向偶像親口說聲「生日快樂!」
「哈哈!你好搞笑呀!」她輕輕的,也是很淡然的笑着說,彷彿這一切,早已見慣太多。
我聽着,已不知說甚麼才好。
少年歲月俱往矣!閃卡和歌迷會會員證,亦早已送進了堆填區。
偶像,還是適合於遠觀,留在回憶中懷念更好。
